一部彪炳史册的壮美画卷 —— 人民军队85年的光辉历程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85年来,人民解放军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都在创新军事理论、履行职能使命,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在22年的革命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在长期军事实践经验中不懈探索创新,凝聚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来源于革命战争的丰富实践,又反过来指导革命战争的实践。

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的概念,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线上的指导理论。

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经受了反“围剿”和长征磨炼。北伐战争的夭折、大革命的失败,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7年8月,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9月举行秋收起义,12月举行广州起义。至1929年底,中国共产党还在全国各地领导了百余次起义,创建了许多支工农革命武装。1928年5月,中国工农革命军更名为红军。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和西北红军等武装,全国红军最多时达30万人,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湘赣、陕甘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四次大规模的“围剿”,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以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25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也先后开始长征。各路红军在中共中央指挥下,团结合作、遥相呼应,不怕牺牲,打破了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胜利结束了万里长征。

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深入敌后,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了6年艰苦的“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10余万次,歼灭日伪军10多万人。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以民族大义为重,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八路军、新四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的友军,打下许多漂亮仗,如平型关大捷、火烧阳明堡机场、广阳伏击战、响堂铺战斗、神头岭伏击战、长乐村战斗等,使日军陷入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在战略防御阶段,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进行了陆房战役、陈庄战斗、白彦战役、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黄土岭战斗、朱庄战斗,以及无数次的反“扫荡”、反“清乡”作战。在战略反攻阶段,人民武装进行的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极大地消耗削弱了日伪军的力量。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以伤亡61万人的代价,共毙伤俘日军52万余人,歼灭伪军118万余人,为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迅速壮大,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以中原军区部队突围为标志,解放战争全面展开。此后各解放区部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初期,在兵力和装备均居劣势的情况下,解放军依靠解放区人民群众,先后击败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7~9月,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一举消灭国民党军150万人,从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百万雄师以简陋的木帆船突破了国民党构筑的陆海空立体防线,打过长江后,便如秋风扫落叶的气势,采取了大迂回大包围大穿插的大手笔追歼国民党军。1950年5月解放舟山群岛。至此,解放战争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建设强大的国防军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的任务从夺取全国政权,变为保卫新中国。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就如何建立一支强大国防军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号,形成了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构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个新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包括:必须建设-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军队建设应保持适当规模,注重提髙质量,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建设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国防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军迅速成立空军和海军领导机关、相继成立炮兵、装甲兵、防空部队、公安部队、工程兵、铁道兵等领导机关,开始了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建军新阶段。为适应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的需要,全军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教育运动,创办了各类学校,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院校教育体系,至1953年共建立军事院校107所;颁布了《内务条令》、《队列条令》和《纪律条令》等条令和《政治工作条例》。

1953年12月至1954年1月,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明确规定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作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为此,用5到10年的时间,逐步达到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合理化、军事制度和军事训练正规化。中央军委号召把苏联建军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1955年,解放军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和军衔制。同年在辽东地区首次举行原子、化学武器条件下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陆海空军有6万余人。1963至1964年,全军掀起了群众性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其规模之大,热情之高,影响之深,在我军训练史上前所未有。

为解决武器装备现代化,一方面通过接收、进口苏联武器装备以应急,一方面迅速建立起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仿制苏式武器,使我军装备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很大提高。到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建成包括兵器、航空、船舶、电子等一批大中型军工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国防工业体系,具备了生产大批比较先进武器装备的能力,能仿制100多种制式武器。1964年至1970年研制成功“两弹一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大国威望,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为保卫国家安全进行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追歼顽敌和剿匪作战,国土防空作战,近海防卫作战,平叛作战,援外作战,自卫反击作战。1950~1953年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创造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大量新鲜经验,这些经验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军事变革。这一阶段,解放军进行的局部战争还有:1953年11月中缅勘界警卫作战、1955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1959年平定西藏坂乱、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4年西沙群岛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等。

 

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从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对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提出了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确旻了以现代化为中心,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任务、总方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从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的发展轨道上来,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出了关于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领导人民解放军积极而稳妥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就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军队的装备建设、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后勤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大鼠论述,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建设高歌猛进。按照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的原则,走质量建军的道路。从1978年到1987年,进行了3次全军性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百万大裁军,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精简的同时,组建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陆军组建合成集团军。集团军的组建标志着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一方面,全面恢复军事军事院校,另-方面,开展了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以干部训练为重点的、以合同战术为中心内容的军事训练。发展“少而精,真正顶用的”武器装备,注意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1980~1982年,先后成功地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1箭3星”,用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潜地导弹。第二炮兵已拥有一批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核武器,成为-支具有相当核反击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解放军掌握现代军事技术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中央、中央军委准确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趋势和国家军事安全态势,提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任务,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继而完善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又提出了科技强军战略,以及“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这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正式开始。为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央军委又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努力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解放军不断创新作战理论,产生了信息战、网络战、电子战等先进的军事理论,进行科技大练兵,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开展以新“打三防”为重点的战法研究,颁布新一代《战役纲要》、《战斗条令》;裁减员额50万人,军兵种比例、战斗部队与保障部队比例等更趋合理;成立总装备部,进一步优化军队编制体制。“打得赢、不变质”的能力有了新的跃升。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全军官兵履行“一个提供,三个发挥”的新使命。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不断提高履行新使命的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加速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的转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研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时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嫦娥”一号,歼10飞机、“神舟”系列飞船等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得到较大加强和改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战略防御能力和自卫反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有效地增强了国防威慑的有效性。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提高。无论是训练场,还是在灾难突发现场,都能看到中国军人活跃的身影。98抗洪、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都有解放军奋勇抢险救灾……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解放军派岀驻港部队和驻澳部队。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联合国维和、国际反恐、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活动,亚丁湾护航,同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部队联演联训等,向世界展示了一支和平、自信、负责任大国军队的形象。

人民军队85年的光辉历程,曾经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等,对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坚持围绕主题主线,积极推进战斗力模式转变,弘扬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新的贡献。

1414 0 0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859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川)字024号 四川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